夏日终曲

我真应该随手记录点什么。眼看着夏天就要过去了,却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
总是叫嚷着,要记录真善美!然后,被无情的学习吞没,被繁琐的日常吞没。我没有24小时以外的时间了。

这一年都在逐渐失去对时间的把握权,并且渐渐能在这样的失去中平静无比。回忆起最开始面对生活被侵入,我是那么情绪激昂地反对着。

个人体悟是有价值的。而我越来越不知道怎样恰当地用文字去阐述这一切了。尤其是今年以来,忙碌于无所事事中,在社交平台上愈发谨慎地使用语言,诉说自己想法的时候越来越少,思考的时间却有增无减。我竟在语言的枷锁中这样度过岁月。


整个夏天和L住在一起,也几乎没有离开过所居住的城区,不曾旅行过,梦境却到了很远的地方,记忆深处的人,母校,家乡,高考,这些我害怕面对的东西反反复复地出现着。毕竟人在梦境里很难意识到是梦还是现实,于是在现实中我也时不时感到迷失。

把所有恼人的事情都怪罪到夏天身上吧,湿透的t恤、黏糊的手心、困倦和忧郁的情绪。

观察同居生活后自己的状态。独自生活时,时间是完整的,思考是更连贯、更纯粹的;当身边长期有人陪伴,陷入沉思的时候会变少。曾经是时不时会飘到月亮上去的人,现在正站立在一片令我安心的土壤之上。偶尔我还是需要跑到月亮上,目前正在练习如何更好分配时间和精力,让我不至于忽略我的月亮,也不至于太多地沉溺幻想。

聊天,聊很多很多的天。有一天晚上实在太郁闷,两个人坐在河边吹风(可惜手里没有啤酒),乘凉的人们渐渐散去,我们聊到将近午夜才离开。

我们需要讨论宏大的死亡和人生,需要讨论空虚的爱和意义。哪怕被现实折磨得遍体鳞伤,还是想要多记录一些,多表达一些,或许能激励我全力感受自己的生活。


8/27小野丽莎演唱会,5/20,13:14那一刻正在跟L和hex聚餐,中途拿出手机踩点抢了票(其实完全不必要「抢」)。买到票的那一刻兴奋又期待,并且确信随着演唱会临近,期待值会不断升高。

然而没有。

时间来到八月底,夏天过去,燥热退去,不愉快的纷纷扰扰也消散,却被人生的无意义感缠身,萎靡了很多天。演唱会的前一晚躺在床上,全身疲倦,感官懈怠,觉得以自己现在这个状态走进剧院,就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。我配不上这么美好的东西。

开场前在剧院附近吃了豚骨拉面,邻座的食客后来在中场休息时又碰见。作为一家拉面专门店,口味有些一般。倒是怀念那家小时候经常光顾的书店楼下的日式拉面店。

最后终于是到了杭州剧院门口,第一次来,认真端详它的外观,稳重的老式建筑,乱入的丝绸店和名表维修反而让人备感亲切;想起之前去过的奥体中心和大剧院,现代、严肃,令人略微发怵。大厅陈列墙上写着,建于1978年,70年代中国剧院建筑的经典之作。

碰上剧院前的人群后我渐渐变得兴奋,感官被调动起来。可以直接用电子门票进场,当然还是去票务窗口排队兑换了纸质门票。在大厅,领了主办方准备的玫瑰花,看到各个年龄段的观众,年轻情侣,中年夫妻,老年闺蜜,还有不少是母女结伴而行。

上半场是经典的moon river,Qualche Stupido,la vie en rose,下半场唱了电影《花样年华》的一些插曲。尾声,伴着欢快的papa loves mambo,小野逐一介绍乐手,钢琴,贝斯,鼓,小号,长号,萨克斯,每一位都有一小段当主角solo的时间,让人惊喜。安可竟是《我愿意》和《奉献》,没想到爵士乐现场也能有全场大合唱,我沉浸在台上乐队的演奏和身边观众们的哼唱中,又快乐又感动,止不住地流眼泪。

可能在生活里太少能看到这种和谐的时刻了,互联网上对各自看法的偏见,日常生活里的疲惫,都让这短暂的一小时刻显得如此珍贵。

bossa nova给人的感觉,永远那么轻松、自由、律动十足。鼓点的使用很克制,反而是镲片敲击的大量存在,演绎出了层次多变的节奏型。而61岁的歌者小野丽莎,嗓音依旧轻盈慵懒,尾音渐弱,盘旋在听者心中。整场演出也像云一样、如梦一般,仿佛真有扫去内心厚重阴霾的魔力。随着人群走出场馆,脚底轻飘飘的,在武林广场散了会步,望了会月亮,挤上晚班地铁回家。

然后久违地睡了个长长的觉。

回程地铁上